梨狀肌症候群 (piriformis syndrome) 這幾年來已經成為一個常見的診斷,這邊就來回顧一篇2018年的解剖論文來帶大家更加認識這塊肌肉的相關知識。
梨狀肌的正確位置
很多人都聽過梨狀肌這個肌肉,但對於它的位置卻不太明瞭。臀部的深層肌肉由上往下一共有六塊小肌肉,都是幫助大腿做外旋動作的肌肉;其中梨狀肌是最上面的一塊。最容易和梨狀肌做混淆的是第三塊的閉孔內肌(obturator internus),在做臀推或髖伸的動作的時候是最重要的肌肉之一,因此臨床上閉孔內肌的拉傷也非常多。如果用網球按摩臀部的時候,最容易按到的其實是正中央的閉孔內肌的位置,梨狀肌偏上其實不好按到。
解剖新知 梨狀肌的神經支配
過去對於梨狀肌的神經支配,主流的解剖書都說是獨立的一條神經,又叫它梨狀肌的神經(nerve to piriformis)。2018臨床解剖(Clinical anatomy)期刊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顯示支配梨狀肌的神經其實變異性大,有些從薦椎神經叢、有些直接從神經根分出來、有些從臀上神經、或是臀下神經(inferior gluteal nerve )。平均一塊梨狀肌會有2~3條神經供應。其中臀上神經暫的比率最大、高達70%;其次則是薦椎第漢第二的神經根腹支(S1, S2 ventral rami)。過去的有一條專職神經 (nerve to piriformis ) 的概念基本上是不太正確的。
神經纏套是肌筋膜症候群的常見原因
為什麼要了解梨狀肌的神經供應? 這幾年我們慢慢了解,肌筋膜症候群不會無故出現,大都還是來自於上游的問題導致,其中最直接的源頭就是支配肌肉的神經遭到擠壓或拉傷 (entrapment or injury)。因此,如果我們臨床上發現一個病人反覆的有梨狀肌緊繃、夾擊、導致梨狀肌症候群,下一步就是要去尋找他的源頭究竟是不是有有臀上神經的纏套、甚至是更上游的薦椎神經叢病變、腰椎的椎間盤突出、脊椎狹窄(臀上神經來自L4, L5, S1 神經根)、或薦髂關節病變等情形。
正確的治療方法
治療的方法來自於正確的診斷。利用病史詢問、正確的身體檢查、影像學檢查,如果是神經纏套則是建議臀上神經或薦椎神經叢的神經解套注射;薦髂關節的問題則是進行薦髂關節的增生療法;椎間盤的問題則要視問題嚴重程度考慮硬膜外注射或積極的椎間盤內修復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