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劑量(dosage) 很重要!
近幾年,關於PRP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研究越來越多,我們也越來越清楚PRP的治療機轉與效果。和用藥的概念一樣,除了要對症下藥,劑量更是一大重點。正確的用藥但是劑量不足,沒超過治療門檻,就會比較容易有無效的治療結果產生。
今年(2024年)最新的研究,統整了過去(2000年後)所有關於PRP治療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研究。收錄的論文皆是隨機對照研究(RCT), 有明確記載治療的血小板量、注射液體積、且有六個月以上的追蹤等。這當中有些結論是有效,有些是治療無效,但是在當中作者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結論是有效的實驗中,注射到膝蓋的血小板總量平均是55億顆;在那些無效的實驗論文中,使用的血小板總量平均只有23億顆。可以推測這些結論是PRP無效的論文中,背後的原因可能是給的血小板量太少了。
再往之前一點,一篇2021年刊登在知名期刊nature的印度研究,同樣認為劑量的重要性。這篇研究使用了高劑量的PRP,對照組則是玻尿酸注射:經過抽血60cc,再離心處理後得到大約一百億顆的血小板, 濃縮在8cc的PRP注射液當中。追蹤一年後,在疼痛、藥物使用、軟骨磨損程度均優於對照組,關節液中的發炎指標也顯著降低(IL-6, IL-8, TNF-a)。
關於血小板總量影響軟骨細胞的體外實驗
在2020年的這篇體外實驗研究(in vitro study)中,同樣展現了PRP的血小板量對於軟骨細胞的重要性。這篇研究測試了多種濃度和不同接觸頻率下,軟骨細胞在14天之後的成長反應。在兩種不同濃度(1% vs 5% )的接觸下,軟骨細胞在14天後的生長量有了顯著的差異 (7倍 vs 15倍 );同時接觸PRP的頻率約大,生長的量也越來越多。此外,比較0.5%PRP接觸六次的結果和5%接觸兩次的結果,竟然5%接觸兩次的效果還更好,暗示著每次接觸劑量的重要性。
治療次數?
2023年的這篇系統性回顧顯示,三次療程的效果優於一次療程的效果。經過篩選之後,總共收錄了七篇隨機控制研究(RCT), 追蹤一年以上的文獻。結果在疼痛改善方面,三次治療優於一次,兩次治療則意外地和一次治療差不多。這雖然是個容易想像的結論,不過有著臨床研究證實還是相當有意義的。
PRP到底是濃度重要?濃縮倍數重要?血小板總量重要?
若要回朔PRP的歷史,2001年Marx的這篇研究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What Is PRP and What Is Not PRP? 應該相當有意義。最早的PRP是運用在牙科治療上,混和骨粉後幫助骨頭再生。20多年前Marx就定義了何謂PRP:1cc裡面要有10億顆血小板,乘上5cc總共就有50億顆血小板。這當中暗示了血小板總量的重要性,以及為了放入有限的組織空間,必須要的血小板濃度。考量到人體一般血液中血小板濃度大多在每cc 2~3.5億顆,回推就是濃縮倍數3 -5倍。
結論:最早的PRP定義是足夠的血小板量和濃度;濃縮倍數是臨床上推導出來的需求,而非原始定義。
如何得到高劑量的PRP
終於來到重點了。如何得到高劑量的血小板總量。有三大變因: 抽血量、人體本身血小板濃度,以及制備血小板的回收率。
抽血量 X 血小板濃度 = 濃縮前血小板總量
最終濃縮後血小板總量 = 濃縮前血小板總量 X 回收率
第一、本身血小板濃度越高越好。臨床上個體差異有限,大部分的人都是每cc 2~3億顆上下,這部分檢驗也很簡單,最基礎的驗血CBC檢查即可知道結果。
第二、抽血量越多越好,第三則是回收率越高越好。 這兩個部分就是PRP廠牌不同的差異了。不同的管子設計可以容納的抽血量不同,從很便宜的一般抽血管到特殊設計的管子,在開發時期和製造時期的成本就很大的差異了。離心機的大小,離心方式的不同也決定回收率的多寡,和濃縮倍數的差異。這也是為什麼同樣叫做PRP,市面上的價差可以這麼大:從很便宜的幾千塊就有的,到五六萬的PRP,得到的血小板量可以差到幾十倍。所謂一分錢一分獲,到底是哪個CP值最高呢? (還要考慮劑量不足,無療效)
臨床上的重要性
提了這麼多的研究,我們歸納出幾個重要結論:
1. 血小板的劑量非常重要!就像藥物的劑量一樣,有一定的劑量才會達到臨床上的治療效果。若劑量不足可能治療再多次都療效不足。這同時也造成臨床上和研究上,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治療經驗和研究結果。
2. 人體每個關節大小不一,每種組織修復能力不一,針對每種病症可能需要的劑量都不同。這部分可能要仰賴未來更多的研究才能慢慢確認。目前比較稍微有點結論的部位包括膝關節、肩膀、脊椎的椎間盤等。
3. 不同PRP廠牌和價格的差異。市面上的PRP廠商眾多,五花八門有時候連醫師都搞不清楚。選擇適當的價位,或許才能有好的治療效果。以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來說,若要得到至少50億顆血小板,理論上要抽20CC的血(血小板濃度2.5億顆);但是考量到回收率不可能百分百(大多在50-80%),實際上的抽血量應該要有30-40cc。以過去台灣常見的10cc試管型PRP,可能需要3-4 支才夠。考量治療費用,可能選擇大劑量的廠牌還比較划算。
結論
過去十年,PRP逐步在台灣興盛了起來。療效不一,常常造成病患的失望、醫師也同樣氣餒。對於PRP越了解,我們就可以給予病患更正確的治療,達到更滿意的結果。在治療技術已經進步的時代,追求足夠的血小板劑量和濃度可能是未來更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