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源的背痛 (discogenic pain )
椎間盤源的背痛是醫學上相當具有爭議的議題。有些醫師認為沒有所謂的椎間盤源的背痛,所有的痛都是來自於周圍的韌帶、關節、神經..等等;相反的有些醫師認為大部分的背痛都是椎間盤的問題,有時候又過度診斷了這個疾病。治療方面,包括相對保守間接的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徒手治療,到硬膜外注射、熱凝療法,乃至於各類開刀術式都在其中。不過臨床上仍有一部分的病患接受保守治療的效果有限,又因為其他因素不適合或不願意接受開刀,或開刀後仍持續疼痛;這時候椎間盤的直接注射治療可能就是最好的選擇。
P.S. 關於椎間盤源的背痛診斷方面不是今天的主題,留待後續有機會在和大家分享。
椎間盤中PRP注射的發展
關於椎間盤中的PRP注射在近十年漸漸發展完整;目前PRP大量應用在肌肉骨骼受傷、傷口癒合不良、和醫學美容的範疇中,大家的共識是PRP的確可以透過生長因子和細胞激素的效果促進身體組織的修復。同樣的道理,椎間盤損傷也是一種組織的損傷,應該也是可以透過PRP來達到促進椎間盤癒合的效果。2015年一篇刊登在美國復健醫學期刊(AAPMR) 的隨機雙盲實驗中證實椎間盤中PRP注射能顯著降低疼痛和提升日常生活功能。
椎間盤注射的安全性
關於椎間盤注射的安全問題,有幾個項目要考慮:
1. 椎間盤的位置相對深入,在進入椎間盤的過程中可能會經過一些脊椎周圍的血管或神經; 若誤傷了這些血管或神經可能會有大小不一的併發症產生。目前關於椎間盤注射的技術一定都需要影像導引,包括X光導引、超音波導引或兩者並用。X光導引相對簡單,比較不會入針過頭或方向不對的問題,但是對於路徑上的神經血管比較無法閃避;超音波導引技術需求較高,但是較可以路徑上的神經血管,缺點是進入椎間盤後無法看到針尖和注射物的顯像。
2. 椎間盤是個封閉區域,就像眼球一樣有所謂的免疫優待 (immune privilege) (眼球外傷一定要及時預防性的抗生素治療);和其他部位的注射比較起來,對抗細菌的能力較差,產生感染風險的機會較高,一旦發生又不容易治療;因此注射時候的無菌技術,術前術中的抗生素使用是必須的。
隨機雙盲實驗 – 椎間盤中PRP注射
前面提過在2015發表的這篇論文當中,找了47位有中度到重度椎間盤源背痛的病患;這些病患都有超過六個月的背痛。其中29位加入了實驗組, 18位加入了對照組。實驗組的病患接受了椎間盤中PRP注射,而對照組則接受了顯影劑注射。八周後兩組比較了疼痛程度、生活功能,包括常用的Numeric Rating Scale for Pain, Funtional Ratio Index, SF-36, NASS outcome questionaire等問卷調查。在四個項目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均有顯著的差異;六個月後和一年後病患仍覺得疼痛和功能上持續有改善。這顯示椎間盤PRP注射不但有效改善疼痛和功能,且是個相當持續長期的改善,而非短期的止痛。
安全性方面,四年間(2009~2013)的病患治療後都沒出現包括感染等併發症或副作用。
後續發展 – 細胞治療
這一兩年關於椎間盤中PRP的研究慢慢減少,一大因素是因為許多醫師都改做更進階的細胞治療了。細胞治療的主流包括骨髓濃縮的細胞治療(bone marrow aspiration concentrate)、和脂肪移植或萃取(fat graft or SVF)的細胞治療,洪醫師去年到TOBI討論的主流就是這些。目前國內比較容易發展的應該是椎間盤中的PRP注射,我們也慢慢的把這個技術發展至成熟,因此在這裡先介紹給大家。將來國內醫療更開放後,臨床也加上骨髓或脂肪的細胞治療,對於這類病患應該也是一大福音。